滕胤:東吳歷史上的大司馬,他是個怎樣的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滕胤:東吳歷史上的大司馬,他是個怎樣的人?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國時期的吳國重臣,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一帶)人。滕胤儀表堂堂,後來娶公主為妻,從而成為孫權的女婿。孫權稱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後歷任丹陽太守、吳郡太守、會稽太守。在孫權臨終之際,滕胤和諸葛恪等人,一起成為托孤大臣。孫亮繼位後,滕胤出任太常、衛將軍。諸葛恪被殺後,群臣推舉滕胤為司徒,但遭權臣孫峻的阻撓,滕胤也有意避嫌,最終只是晉爵高密侯。

孫峻死後,由其堂弟孫綝執政。滕胤的連襟、驃騎將軍呂據聯繫北伐前線諸將推舉滕胤為相,希望分割孫綝權力,但並未成功,滕胤被改任大司馬,鎮守武昌。不久,滕胤與呂據密謀推翻孫綝,因計劃洩露而被殺,慘遭滅族。孫綝被殺後,吳景帝孫休為滕胤平反。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滕胤這位東吳歷史上的大司馬。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早在東漢末年,滕胤的伯父滕耽和父親滕胄來到了江東地區,並依靠揚州刺史劉繇。不過,對於劉繇來說,後來被孫策擊敗,這促使揚州落入到孫策手中。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後,孫權執掌大權,滕胤的伯父滕耽和父親滕胄開始跟隨孫權。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滕胤的伯父滕耽和父親滕胄都過早去世了,這對於滕胤來說,自然是十分不幸的。

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稱吳王后,因為感激滕胤的伯父滕耽和父親滕胄,而封滕胤為都亭侯。換而言之,滕胤的伯父滕耽和父親滕胄,當初顯然獲得了孫權的器重和信任,如果不是過早去世,無疑會在史料上留下更多的記載。

在滕胤20多歲之後,迎娶了公主,對於這位女婿,孫權十分看重,甚至因此而增加對公主的賞賜,幾次看望公主夫婦。等到滕胤三十歲時,擔任丹陽郡的太守,後來又擔任過吳郡和會稽太守。對此,在筆者看來,經過這幾個郡縣的歷練,滕胤的能力得到增強,並因此向孫權提出了不少建議,從而更加受到孫權的重視了。

黃龍元年(229年),在石亭之戰擊敗曹魏之後,孫權登基稱帝。在魏蜀吳三國中,孫權是最後稱帝的,在此之前,曹丕於公元220年稱帝,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因此,面對姍姍來遲的皇帝之位,孫權自然是極為重視。在此背景下,滕胤受命與張昭、孫紹、鄭禮等,倣傚周、漢舊制,撰定吳國的禮制。而這,自然是為了彰顯東吳和蜀漢、曹魏的不同之處。

太元元年(251年),孫權病重,召滕胤到建業留任太常。太常,是古代朝廷掌管宗廟禮儀之官。當然,對於東吳來說,太常也會協助皇帝處理朝政,從而具有較高的地位。太元二年(252年),孫權駕崩,滕胤與太子太傅諸葛恪、少傅孫弘、蕩魏將軍呂據、侍中孫峻等人一同受遺詔輔政。換而言之,對於孫權來說,選擇將孫亮托孤給多位大臣,從而確保孫亮能夠成功即位。

太子孫亮即位後,晉陞滕胤為衛將軍。對於衛將軍這一官職來說,始於漢朝,主要負責執掌都城的禁軍,比如蜀漢的姜維,曹魏的司馬昭等人,就曾被封為衛將軍。面對和自己存在姻親關係的滕胤,孫亮自然是十分信任,所以冊封其擔任衛將軍一職。

同年,曹魏進攻東興,諸葛恪等領軍成功地擊退曹魏的進攻,諸葛恪此後便有輕敵之心,開始打算攻打曹魏。建興二年(253年),諸葛恪貿然違眾出兵,徵調州郡二十萬人北伐曹魏,結果吃到了敗仗,這導致諸葛恪在東吳眾叛親離。

由於滕胤與諸葛恪是兒女親家(滕胤之女嫁與諸葛恪之子諸葛竦為妻),因此諸葛恪出征後又命滕胤為都下督,負責掌管朝廷一切事務。但是,因為諸葛恪被孫峻殺害,這也影響到了滕胤最終的命運。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東吳太傅諸葛恪被殺後,孫峻開始執掌大權。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個時候的孫峻,完全可以和董卓、曹操、司馬懿等權臣相提並論了。在此背景下,群臣上奏推舉孫峻為太尉,滕胤為司徒,但有意圖討好孫峻的官吏卻阻撓滕胤擔任司徒這一官職。

同時,滕胤也以自己是諸葛恪的姻親為由請求辭職,但是,滕胤被孫峻挽留,更為滕胤進爵高密侯。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雖然二人事實上關係並不融洽,但始終表現得互相包容,繼續輔佐皇帝孫亮。後來孫峻想要在邊境廣陵一帶設防,朝臣都認為那裡難以建城,但因畏懼孫峻而不敢勸諫。只有滕胤一人表示反對,但孫峻不聽從,最終城池果然沒有建成。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相對於孫峻,滕胤顯然更適合執掌朝政。

五鳳三年(256年),孫峻在北伐曹魏的過程病逝,其從弟、年僅26歲的偏將軍孫綝把持了朝政。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原本吳國眾臣就對孫峻以宗室身份獨攬大權而不滿,因此不希望再看到同為皇親宗室的孫綝繼續把持朝廷大權。在此背景下,滕胤的連襟驃騎將軍呂據聯絡北伐前線諸將上書推薦滕胤為丞相,希望以此分割孫綝的權力,防止他篡奪大權。畢竟,在漢末三國時期,權臣的存在,往往會對一個王朝的走向產生弊大於利的影響。

最後,不過,面對呂據等人的謀劃,孫綝不甘示弱。彼時,孫綝任命滕胤為大司馬,代替不久前病逝的呂岱鎮守武昌。對此,在筆者看來,孫綝此舉,是想把滕胤調走,從而方便自己獨攬大權。

得知滕胤被晉陞大司馬的消息後,呂據於是率軍返回,派人通知滕胤,密謀推翻孫綝。在呂據看來,如果滕胤真的去鎮守武昌,朝廷就更沒有人能制衡孫綝了。但是,呂據等人的謀劃,已經提前被孫綝獲悉了。於是,孫綝當機立斷,派兵攻打呂據。滕胤見狀,也準備起兵反抗。但是,孫綝則上表皇帝孫亮,說滕胤造反,派將軍劉丞派兵圍困滕胤。滕胤於是逼迫華融、孫咨等人矯詔發兵協助自己,華融等人因不從而被殺。

不久之後,呂據兵敗自盡,孫綝調集大軍向滕胤進攻。滕胤及其他將士等數十人戰敗被殺,其後孫綝下令誅滅了滕胤、呂據的三族。直到吳景帝孫休即位,並誅殺孫綝後,下詔說:「諸葛恪、滕胤與呂據原來是無罪,而是受到孫峻與孫綝兄弟所殘害,我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為他們改葬,並加以祭祀。因為他們而牽連被流放者,都可以回來。」對此,在筆者看來,滕胤的結局,無疑是非常淒涼的。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東吳內亂頻發,導致不少大臣被殺,這也成為東吳長期防守,沒有像蜀漢一樣長期北伐曹魏的重要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