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到底有多厲害?郭淮為什麼能打敗諸葛亮?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郭淮到底有多厲害?郭淮為什麼能打敗諸葛亮?

郭淮到底有多厲害?郭淮為什麼能打敗諸葛亮?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很多人都認為,司馬懿才是諸葛亮北伐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個敵人,而且他們兩個的交戰,被歷代的小說家們寫的太多了,時間一長,就默認他們是死對頭了。但其實,真正的諸葛亮的敵人另有其人,這個人在多次作戰中都打敗了諸葛亮,成功成為諸葛亮真正的最大的敵人,他就是郭淮。郭淮究竟有多厲害,我們一起來看看。

郭淮字伯濟,是三國後期曹魏的著名將領之一,這個人既有將軍的勇猛狠辣,又有謀士參謀的沉著冷靜,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本來他身上有五件事情可以敘述,但是其中兩件大眾耳熟能詳,這兩件事情發生在他對陣姜維期間,大部分的影視素材均已反應過了,我們就略而不提,只提他鮮為人知的三件事情。

其一,臨機奉帥,漢中拒備。

建安二十年前後,郭淮追隨曹操平定漢中,曹操回師之後,令夏侯淵、張郃留守漢中,並且做出了「淵正郃副」的戰略佈局,就是讓夏侯淵為正,張郃輔佐。

郭淮認為這個戰略佈局不怎麼太合理,於是給曹操上書,其文略曰:「秒才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然乏智算,但知任勇。往雖屢勝,所敵匹夫耳!今寇虜著於成敗,又籌畫策機,以險奇稱,非素德之將可破也!郃識變量,善處營陳,自蜀纛以下皆懼之,當委以腹心,使淵、洽盡爪牙之力。」(張表注《戰國策》引郭淮言)

郭淮的意思是說,要論披堅執銳,決機於兩陣之間,爭勇鬥狠,奮勇殺敵,夏侯淵確實可以獨當一面。但是你要論籌謀劃策,他就略遜一籌。以往夏侯淵為什麼百戰百勝,是因為所敵不過是一些宵小之輩,(敵人)缺乏智策。而這此次他所對付的是狡猾的法正和劉備,恐怕力有不逮。而張郃久經行陣,又能隨機應變,蜀軍上下聞其名無不喪膽。如果讓張郃為主帥,夏侯淵輔佐他的話,這個格局就頗為合理了。

如果您怕夏侯淵脾氣倔強,抗命犯上,您可以讓和洽過來允執其中,斡旋雙方,三人共守漢中,但一定要以張郃為首。

未料這封信呈報到曹操那裡,曹操心裡很是反感,隨即說道:「法者,使上下不逾,長幼持序。淮,別部司馬也,何敢亂者?」

意思就是說,你郭淮不就是個第三軍團的政治部主任嗎?你越級向我呈報建議,這是什麼意思。於是對郭淮加以見責。

可沒過多長時間,郭淮一語成讖。夏侯淵中了法正之計,被破虜將軍黃忠斬殺於馬下。曹操聞聽夏侯淵的死訊之後,十分的痛惜,說秒才太大意了。於是想奉張郃為帥,以期穩定局勢。但是他知道漢中僻遠,敕封詔書必定非一月不至,怕是來不及了。曹操十分悔恨,歎道:「我悔不聽伯濟之言。」

話分兩頭,郭淮見魏軍新失主帥,三軍失色,軍心不安,就跟朋友們商量,我們現在得臨機奉帥,不然無以御蜀。朋友心懷忐忑,紛紛表示,我們聽說三軍主帥歷來是由主上親封,還沒有說部下推舉的。咱們這麼幹的話,你不怕曹公把你軍法處置嗎?!

郭淮似乎對曹操知之甚捻,說曹公這個人,極重事功,他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我們只要把事情辦成了,他不會在意你這個細節。相反,抵禦劉備的這個事情如果最後沒辦成,我們再怎麼循規蹈矩,也還是不免身首異處。大家一聽,有些道理,於是就奉張郃為帥。張郃擔任三軍主帥之後,軍心乃安。

翌日,劉備欲渡漢水來攻。魏軍見雙拳難敵四手,想依水為陣,抗拒蜀軍。郭淮認為不妥,說這是示敵以弱,我們不如撤離岸邊,在遠處設下埋伏,趁敵人過河時半渡而擊。言畢,親自排兵佈陣。

法正見其部署得當,於是勸劉備引兵暫去。

我們再來談下郭淮身上的第二件事情:賜爵關內,屢立戰功。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襲魏王位,封郭淮為鎮西長史,兼賜關內侯。這一年曹魏的邊境,也就是雍涼那邊鬧得比較厲害。山賊鄭甘糾結異族,擾亂地方,已經攻下了四個縣,並且圖謀和東吳的賀齊裡應外合。

他給東吳的賀齊寫了一封信,其文略曰:「公苗將軍承伯符嗣命,馳驅鋒鏑,周旋江漢,有非常之志,縱不揚顯四海,亦當抵振家聲。意公當革魏賊,獎王室,張大藩國,效春秋朝覲之節,則外有周、召之名,內得權重之實。今甘出盧水,引兵東應,君出建平,經武陵以窺天下之釁,事可成矣!」(張溫撰《三史略》引《與賀將軍書》)

這個時候曹丕就略感不妙,心想賀齊是個不好對付的傢伙,絕對不能讓鄭甘和他攪和到一塊,於是連派幾路大軍進擊,不過都是鎩羽而歸。

最後還是郭淮自告奮勇。他的好朋友杜幾就問他,你有什麼妙計可以破敵。郭淮說:「以往我們失敗,是因為主帥親身赴險。那瀘水是什麼地方,地勢險惡,易守難攻。我們勞師遠征,兵卒疲累,焉有不敗之理?我這次打算採取引蛇出洞的策略。引蛇出洞有兩個好處,其一是讓鄭甘無險可守,虎落平陽;其二是讓鄭甘偏離原先跟賀齊商量好的進軍路線,賀齊必定以為他有詐,就不想再和他合作了,這樣便可斷其外援。」

杜幾說,這主意好是好,可如何引蛇出洞呢?

郭淮解釋說,鄭甘等人懷狡兔三窟之心,雖然在瀘水安營紮寨,但是卻把糧草放在了徐縣和方城,我們只要對徐縣跟方城圍城打援,就不怕他不出來。魏軍遂依計而行。

翌日,鄭甘果然出來救援,郭淮先是奮勇搏殺,勝了一陣。之後佯裝體力不支,向西敗逃。鄭甘不明就裡,緊追不捨,結果追到平城附近,魏軍事先埋伏好的弓弩手萬箭齊發,鄭甘被射成了刺蝟。

另一方面,東吳著名將領賀齊見鄭甘偏離了原先計劃好的進軍路線,以為有詐,遂疑而不進。既沒有派兵救援,也沒有供給他糧草。這一切都跟郭淮預料的差不多!

此外,郭淮還極善收攬人心,他擔當封疆大吏的時候,每有羌、胡有人來降,他必定都是待之以禮,對人家噓寒問暖,並給予資助。所以羌胡之人在他手下,一改狼戾狡詐的秉性,降而復叛者甚少,都誠心誠意的為他效命。

我們再來談一下郭淮身上的第三件事情:敗中求勝,御蜀有功。

郭淮自步入壯年之後,就跟隨曹真一起鎮守雍涼。曹真這個人真有兩下子,無論是攻城略地,還是鎮守一方,都頗有一套,諸葛亮兩次進軍,都沒在曹真手上佔得便宜。郭淮跟著他受益匪淺。但曹真這個人也有個問題,就是多病難保!他由於戎馬半生,落下了一身毛病。最後只能把大事委託給郭淮和孫禮。

郭淮跟孫禮雖然說是後起之秀,難得一見。但是比起諸葛亮來說,尚嫌不夠老辣。於是兩次中其奸計,第一次把武都殷平丟了,第二次是糧草輜重盡失。魏明帝曹叡一看,把這兩個人官降一級、罰俸兩年。

不久之後,郭淮對魏明帝說:「臣請垂問秦雍!」曹叡見狀,怒不可遏,說:「你還有臉來,諸葛亮上次把你家底都抄了,你還想鎮守雍涼?」

郭淮沉靜無比的答道:「我自從上次敗給諸葛亮以後,我沒幹別的,我專門研究諸葛亮的生平事跡和用兵之法,他的著作我都讀爛了,我現在完全能看懂此人用兵的長短!」

曹叡一聽,你這是瞎扯!諸葛亮這個人機略百出,你能看出他用兵的長短來?這個時候郭淮就說,您可別忘了,我也是先王帝師何夔的入門弟子!既然是何夔的弟子,就差不到哪去!

曹叡一聽何夔大名,心中有所戒懼。因為何夔是曹丕的老師,也就是他父親的老師。於是他略一沉吟,面目表情有所和緩,對郭淮言道:「伯濟你說你看透了諸葛亮領兵的長短,有何依據啊?」

郭淮說,諸葛亮這個人擅使詐術,因此遇到以下六種情況,我們切不可貿然進兵,臣述其文曰「六必察」:「亮多作障蔽,而鳥起樹動,有雲如山嶽在外,或如青鸞映天者,此車騎之所伏,有雲如赤桿聳立,條直尖而細利者,或如青縷不絕者,此弩兵之所伏也。亮之所善,車騎大陣並敵於前,步卒弩兵掩殺於後,必謹察之;亮辭強而進驅,無約而急戰者,必謹察之;亮不及半月而糧儲告竭,杖立而佯饑者,誘也,必謹察之;亮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亮半進半退,數顧仿失其群者,必謹察之;亮行俗賞而濫罰,激所叛以相投者,詐降也,必謹察之。」(王琛注《三史略》引郭淮言)

魏明帝曹叡點了點頭,表示肯定,但還是意猶未足,問道:「你剛才說的都是防禦之道,但是遇見蜀寇如何進擊呢?」郭淮說,遇見五種情況就可以立刻進擊,毫不猶豫,臣述其文曰「五可擊」:「蜀寇旗動吏怒,見利而不進者,可擊也;蜀寇粟馬食肉,軍無懸簟,不及其捨者,可擊也;蜀寇新到隴右,行陣未定,人馬未食,可擊也;蜀寇行阪涉險,半隱半出,就於險道狹路,可擊也;蜀寇遷延日久,陣數移動,前軍叫囂,後軍先離者,可擊也!凡見此數者,擊之而勿疑。」(王琛注《三史略》引郭淮言)

最後郭淮總結的「六必察、五可擊」這個經驗,被司馬懿所用,抵禦蜀國是屢試不爽。話說這個諸葛亮,他第五次北伐,率軍十萬攻打魏國,這時候司馬懿就通稟全軍,就說,如果諸葛亮要是沿著山一直向東打,那前景十分可怕,但是如果說他向西退入五丈原,咱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諸將深以為然,最後一看,諸葛亮果然是退入五丈原。諸將的心頭大石就放下了。

這個時候郭淮獨持意見,起身稟奏道:「司馬大人,這個諸葛老賊用兵一向詭詐,善於指東打西,你不得不防,我看此次他雖然進入五丈原,但是意在北原。」別人就說,此次司馬懿是大拿啊,他是多精明的一個人物啊,你什麼事聽他的不就完了,你哪兒那麼多廢話。但是司馬懿知道兼聽則明的道理,他就說:「老郭你接著把話說完了。」

郭淮辨理析疑道:「如果說諸葛亮通過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連兵北山,斷絕隴道,這個太危險了,隴道一旦斷絕,西北那邊的老百姓,要吃沒吃,要喝沒喝,那無非就有兩個結果:第一個是向北逃竄,犯上作亂;二就是跟諸葛亮從軍,這就導致諸葛亮兵力大增。此乃國家安危之大患,請司馬大人垂察。」

司馬懿一想,是這麼回事,但是即便我知道諸葛亮想爭奪北原,我派誰去守呢?郭淮毛遂自薦。結果不出幾日,諸葛亮果然率軍攻打北原,由於郭淮防布周密,諸葛亮沒有得手。數日之後,諸葛亮又率軍西行,別人就說,諸葛亮這是要打我們的西圍。然後司馬懿又問:「老郭,這回你怎麼看?」郭淮就說:「諸葛亮應該知道兵貴神速這個道理,但是他現在走路走的跟小腳女人一樣,他是佯攻西圍,實則想攻我們的陽燧。」諸將又不以為然,唯有司馬懿覺得,郭淮說的有道理,就命令郭淮守陽燧。郭淮到了陽燧正好碰見諸葛亮率軍來攻,又給抵禦住了。就這麼著,諸葛亮連出數次兵馬,都被郭淮拒敵於國門之外,諸葛亮屢次功敗垂成,半年之後病死在五丈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