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西蜀軍團第一戰將,張飛趙雲聯手才能贏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此人是西蜀軍團第一戰將,張飛趙雲聯手才能贏他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張任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諸葛亮曾在隆中對中指出益州之主劉璋闇弱,並為劉備謀劃了攻取益州的戰略目標。但劉備在攻取益州的具體實踐上卻並不順利,一方面,劉備集團從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受劉璋之邀入川直至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才奪取成都,時間跨度較長,另一方面,劉備攻取益州並非依靠單兵作戰,而是賴於荊州方面不斷補充的援軍最終才得以攻佔益州。劉璋昏聵似乎是史家的公認,那麼,劉備取川的實踐為何會頗為艱辛?在筆者看來,一者是劉備雖然取得了荊州部分州郡,但自身的軍力還未達到足夠強大,二者是劉璋雖然昏聵,但益州軍力卻並不孱弱,益州的文臣武將,能夠看清形勢的並不在少數,因此,劉備在初入川中時並不敢輕舉妄動。而一眾益州將領,張任應是頗為出眾和出名的。

小說《三國演義》中,張任在阻止劉備佔據西川的過程中佔了不少戲份,同時,張任也與諸多劉備集團的一線人物有過交手,且戰績不凡。

首先,小說第六十一回劉備和劉璋在涪城相會飲宴,龐統和法正密謀於宴前誅殺劉璋,於是假令魏延宴前舞劍。張任看出魏延舞劍不懷好意,於是站出來與魏延同舞,間接阻止了龐統和法正的謀略。筆者看來,涪城飲宴中,張任上場後魏延無法對其進行壓制,而是「目視劉封」尋求支援,可見小說中張任的武藝並不輸於魏延。

其次,小說第六十三回,張任主動請纓設伏雒城小路,亂箭射殺掉劉備的副軍師龐統,使得劉備集團元氣大傷,不得不向荊州搬請救兵。

再次,小說第六十四回,劉備圍攻雒城第四日,張任「望見玄德在西門,騎馬往來,指揮打城,從辰至未,人馬漸漸力乏」,遂令吳蘭、雷銅出城拖住黃忠、魏延,自己出城趁勢擒捉劉備。若不是張飛及援軍及時趕到,劉備險些就遭張任擒捉。

最後,同樣是小說第六十四回,張飛援軍到後,張任等守軍處於不利地位,此時,張任仍然能夠設下詐敗計,並成功誘使張飛進入包圍圈,使張飛陷入「進退不得」、「正沒奈何」的境地。若非趙雲及時趕到擒捉吳懿並殺散包圍,張飛估計要大吃苦頭。

以上就是張任在小說中的主要表現,雖然張任出場的回目不多,但表現卻頗為不凡,可以看出,小說中的張任善於應對且智勇雙全,被擒投降的吳懿就曾對諸葛亮明言:「張任乃蜀郡人,極有膽略,不可輕敵。」而小說中劉備集團擒捉張任也煞費了一番苦心,由諸葛亮親自設計,吳懿為嚮導,張飛、趙雲、黃忠和魏延等人一齊通力合作才俘虜了張任。最終,張任不肯投降劉備被斬。雖然《三國演義》用劉貶曹的色彩濃厚,但面對拒絕歸順劉備的張任還是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引用了後人的詩句(「烈士豈甘從二主,張君忠勇死猶生。高明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褒揚其忠烈。而其他的演繹如南派評書中,張任還被塑造成西川大都督,與趙雲、張繡同為武術名家童淵的弟子。

不同於小說中戲份充足,歷史上對張任的記載似乎很少。《三國誌 先主傳》正文中僅有一處記載:「(劉)璋遣劉瑰、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資治通鑒》也只有一處記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璋遣其將劉瑰、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拒備,皆敗,退保綿竹;懿詣軍降。璋復遣護軍南陽李嚴、江夏費觀督綿竹諸軍,嚴、觀亦率其眾降於備。備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劉瑰、張任與璋子循退守雒城,備進軍圍之。任勒兵出戰於雁橋,軍敗,任死。」兩處的記載張任都只是作為抵禦劉備集團的一份子而出現,並無其他個人表現。

小說中,劉備軍是佔領了雒城後趁勢進取綿竹,而歷史上似乎並不是這個順序。歷史記載劉備集團對雒城的圍攻一直持續到了建安十九年,同時在這一期間,劉備集團收編劉璋派遣到綿竹守禦的人馬爾後又包圍了雒城。據此,小說中張任的戰績在歷史上並無依據。最典型的如張任在雒城小路設伏射殺龐統,一是無明確的記載,二則是在時間上也難以成立。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張任軍敗於雁橋被俘身死是在建安十八年(五月至七月期間),而龐統中流失而亡則在建安十四年圍攻雒城的戰役中(筆者按:當然,龐統身故的具體時間是否是建安十四年也有爭議,但此處先以《資治通鑒》記載的為準。)。很明顯,根據《資治通鑒》的時間順序,張任敗亡在前而龐統身死在後,張任是不可能主導射殺龐統的。而張任在涪城飲宴上的表現、對陣劉備、張飛歷史上也都無相關的記載。

裴松之在《三國誌 先主傳》的註解中引用的《益部耆舊雜記》簡單的補充了張任的介紹和其他零星事跡:

益部耆舊雜記曰:「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

益部耆舊雜記曰:「劉璋遣張任、劉瑰率精兵拒捍先主於涪,為先主所破,退與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橋,戰覆敗。禽任。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乃殺之。先主歎惜焉。」

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張任在歷史上大抵是一個路人的形象,和小說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小說中的一些細節的表述倒與歷史相符。

小說中,雖然張任在謀劃抵禦劉備集團的進攻時往往佔據主導地位,如張任主動要求到雒城小路埋伏、張任指揮吳蘭、雷銅協助擒捉劉備、張任詐敗設計包圍張飛,但實際上張任並不是劉璋軍團的主帥,小說中張任在涪城飲宴上出場時,其職位是「從事」,這與《益部耆舊雜記》中張任「仕州為從事」是一致的。此外,小說中,涪水關丟失後,「(劉)璋遂令劉瑰、泠苞、張任、鄧賢點五萬大軍,星夜往守雒縣,以拒劉備。」將領的順序也和《三國誌先主傳》乃至《資治通鑒》一樣,張任是排在劉瑰和泠苞之後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和歷史中劉璋派遣援軍中的吳懿和劉璋是有姻親的,其實際的地位在張任之上。

上述細節可以說明,歷史上,張任實際在劉璋集團中的身份地位並不高,《益部耆舊雜記》提及其出身「家世寒門」,翻閱《三國誌》的文本,極少出現「寒門」一詞,而再考量歷史文本中張任在諸將中的順序排位亦可稍稍印證。小說在介紹張任時似乎隱去了張任寒門的身份,而是意在突出其勇略(吳懿語:「張任乃蜀郡人,極有膽略,不可輕敵。」)。而後世小說的作者卻似乎有意要突出張任的形象。因此,張任雖然在小說其他細節處如張任的職位和在諸將中的順序排位照搬了歷史文本。但卻增加了諸如射殺龐統等戰績。在筆者看來,小說作者之所以有意要突出張任,不僅是因為張任最終寧死不降,同時也是因為張任出身貧賤卻有膽有節,以此借張任這一人物形象褒揚和鼓勵出身微賤而忠勇、貞良、守節之人。

小說第六十二回中有一處細節頗為讓人玩味。劉瑰出征前,想要詢問西川錦屏山紫虛上人(準確預言了龐統將殞於落鳳坡)此次行軍之凶吉,劉瑰篤信不疑,而張任卻很不以為然,並說道:「大丈夫行兵拒敵,豈可問於山野之人乎?」在筆者看來,劉瑰和張任對待紫虛上人的不同態度也恰恰反饋了二人對天命、定數的看法。大抵在小說作者看來,在歷史上「家世寒門」的張任眼中,義無反顧地劇鬥應當要比迷信神鬼要來得更加踏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