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家風完全不一樣 為何兩者的後代卻是翻過來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家風完全不一樣 為何兩者的後代卻是翻過來的

很多人都不瞭解司馬懿家風和諸葛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在三國時期,諸多英雄人物的鬥爭之中,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較量堪稱精彩。因為司馬懿的阻撓,諸葛亮屢次北伐失敗,最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也因為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屢屢吃虧,《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上方谷一戰中,要不是那場大雨,司馬懿估計就要戰死沙場了。

司馬懿和諸葛亮二人堪稱是那個時代難得一見的驚世之才,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們卻教育出來完全不同的後代,司馬懿家風差,兒子都成才,青史有名,而諸葛亮家風好,後代卻默默無聞。這是為何呢?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家風是十分嚴謹的,而他更是以身作則。自從西漢漢武帝在位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很多文人以修身養性,品德高尚作為處世為人的標準。諸葛亮也是這樣,所以他自身標榜的道德層面很高,他在教育後代之時也是這種標準。

諸葛亮忠君愛國的思想極為濃厚,他自從被劉備啟用之後,對劉備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劉備白帝城托孤之時,曾經告訴過諸葛亮,如果自己的兒子阿斗能輔佐的話便輔佐,不能輔佐的話他可以自行取而代之。

明知道劉禪並非是個能幹的君主,但是諸葛亮還是兢兢業業地輔佐他,包攬了蜀漢的軍政要務,大小事情親自過問,還要時刻準備北伐,完成先主的遺願。說白了,諸葛亮真的是活活把自己給累死的。

如此忠心耿耿的諸葛亮就像是一面鏡子,而他的子孫們也按照諸葛亮的標準去做人做事。鄧艾大軍攻打蜀漢之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駐守綿竹,原本可以佔據地理優勢據守,但他卻執意要出城與鄧艾硬拚。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的兒子諸葛尚一起帶到了戰場上,擺明了就是要父子倆戰死沙場,全了諸葛家幾代人的忠心。

果然,諸葛瞻與諸葛尚雙雙戰死。不得不說,諸葛亮在教育後代們忠君愛國這一方面,是極為成功的。

諸葛亮既有政治謀略,又善於排兵佈陣,軍政大事都很拿手。為何他的兒子才華卻很平庸呢?當然這也與諸葛亮的教育有關係,諸葛亮千好萬好,有一條總被人詬病,那就是不善於培養人才。

諸葛亮出任蜀漢丞相期間,並沒有好好地培養繼位人,甚至連武將們都沒能好好培養。跟隨劉備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們先後離去,諸葛亮更是事無鉅細,親自管理蜀漢大小事務,根本沒有給後輩們留下鍛煉的機會。其中自然也包括諸葛亮的兒孫們,所以他的兒孫們不會有太高的才華。

反觀司馬懿就不一樣了,他一開始是東漢的臣子,後來為曹操辦事,曹丕篡位之後,他成為了曹魏的官員。在司馬懿的意識裡,天子誰做都一樣,他可沒那麼多效忠漢室,匡扶漢室的思想。

另外,司馬懿身在朝堂,無論是曹操,還是曹丕,乃至後來的曹叡,都是心機深沉的陰謀者,跟這些人打交道那就不能太講原則。此外,三國是一個亂世,說實話孔老夫子那一套仁義理論,並不太適合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司馬懿野心勃勃,在諸多三國英雄落幕之際,他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也想成為逐鹿中原中的一員。

而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單靠司馬懿一個人是不行的,所以他便看中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於是便言傳身教地對兩個兒子進行培養。縱使司馬懿的家風差,但是不影響他的兒子成才。

司馬師與司馬昭自小便在各種政治漩渦中生存,他們逐漸在這種環境中歷練成人,深知在這個強者為尊的世道中,該用什麼手段去攫取權力。並且在他們的思想中,也沒有孔老夫子那一套仁義的理念。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一舉擊敗曹氏宗族的勢力,成為了曹魏的真正掌權者。而在場政變中司馬師與司馬昭,可是出了大力的。尤其是司馬師親自率兵控制京城,以防生變,這種處變不驚的能力絕不是一朝一夕能煉成的,必得是司馬懿長期的言傳身教才可以。

而大家所常說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充分說明了當時司馬昭的野心,而這份野心也是來自於司馬懿的教育。最終,司馬氏父子三人為後來的三家歸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可惜司馬昭命短,只能由兒子司馬炎來做這晉朝的第一位皇帝了。

由此可見,雖然司馬懿與諸葛亮都是大才,但二人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所以教育出來的後代自然也都是不一樣的。

參考資料:《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