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時,劉備如若帶著諸葛亮會扭轉戰局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時,劉備如若帶著諸葛亮會扭轉戰局嗎?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夷陵之戰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夷陵之戰是決定三國走向的關鍵性戰役。這場戰爭中,劉備損失了數萬軍隊,東吳也是慘勝收場,實力本身處於劣勢的兩家,這下更是拉大了與曹魏的差距,最後被曹魏逐一擊破,完成了統一。

夷陵之戰初期,劉備佔據著的優勢,但因決策失誤,依山傍水紮營,被陸遜抓住機會大破蜀軍。由於夷陵之戰慘敗,是劉備決策失誤導致的,因此會讓人設想,若諸葛亮在劉備身邊,劉備還會輸掉夷陵之戰嗎?

我們先來看看,夷陵之戰前蜀、吳兩家的優勢對比。

國力上,由於劉備奪得了益川、漢中,實力超過了江東,但關羽失荊州後,這個優勢蕩然無存;人數上,蜀漢投入了4萬軍隊,再加上沙摩柯等五奚蠻夷的加入,總兵力達到了5萬,東吳也投入了大約5萬軍力;戰將謀士參謀方面,劉備手下的著名將領謀士參謀,如魏延、法正、趙雲等,因各種原因都沒有參與此戰,而此戰是東吳的生死存亡之戰,東吳幾乎是傾巢而出;統帥方面,劉備雖然取得了多次勝利,但都是在龐統、法正等的幫助下取得的,劉備單獨帶隊的成績慘不忍睹,而陸遜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帥才,很少有敗績;地形上,東吳佔據著地勢優勢,他們依托地形採用防守策略,使蜀軍的銳氣和鬥志在長期對持中逐漸瓦解。還有蜀漢屬於勞師遠征,糧草、物資等運輸不易,東吳是以逸待勞,在這方面也佔據著絕對優勢。

可見,劉備輸掉夷陵之戰,並非偶然的,即使諸葛亮跟隨劉備伐吳,雙方之間的差距也不會憑空消失。當然,劉備並非毫無優勢可言,劉備要舉兵伐吳時,孫權急忙派使者求和,可見孫權還是擔心和蜀漢發生戰事。首先,孫權不想和劉備交戰,這不利於東吳利益,他不想讓曹魏從中得利,其次,孫權也忌憚蜀漢的軍事力量。

戰爭初期,蜀軍在鬥志上和戰略上,都給了東吳很大壓力,但東吳採用防守策略,消磨了蜀軍的鬥志。同時,由於正值夏季,天氣酷熱,軍士不勝其苦,劉備被迫放棄了水路進攻,將水兵調往陸上,這使蜀軍喪失了水路並進的優勢。

劉備採用依山傍水紮營,聯營七十餘里,也是迫不得已,一是江南地區正值夏季,天氣酷熱,士兵飲水不宜,且飽受痛苦,這樣做能解決這兩大難題,二是劉備在東吳地盤作戰,東吳的很多城池劉備都沒有攻打下來,這導致蜀軍位於狹長地帶,只能連營紮寨。

在夷陵之戰中,蜀漢除了自身的先天劣勢之外,劉備還犯了三個錯誤,即放棄水路進攻、依山傍水紮營、連營七十里,這些是導致劉備慘敗的重要原因。若諸葛亮在劉備身邊,以他的才智必能看出劉備犯下的錯誤,可以幫劉備避免這些錯誤,但要改變夷陵之戰的結局,幾乎沒有可能。

諸葛亮的才能主要是治政,而非帶兵作戰,再加上諸葛亮為人謹慎,他在夷陵也幾乎不會出現兵行險招,改變戰場局勢的情況,而夷陵之戰的戰局走向,從始至終掌握在東吳手裡。夷陵之戰時,劉備對陸遜的防守策略,幾乎沒啥好的辦法,而北伐戰爭時,諸葛亮對司馬懿的防守策略也無計可施,可見即使諸葛亮在劉備身邊,也對陸遜的防守策略無計可施。這也導致蜀漢這場戰爭只有兩種結局,一是蜀漢在對持中,銳氣盡失,糧草匱乏主動撤軍,二是被東吳抓住機會進行反攻。

不論那種結局,蜀漢都不會是勝利的一方,但諸葛亮在劉備身邊,能可以避免劉備得錯誤,使蜀漢不至於慘敗,導致全軍覆沒,至少能為蜀漢留一部分兵力,為興復漢室留有希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