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當成替罪羊處死的東吳大將,此人是誰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被當成替罪羊處死的東吳大將,此人是誰呢?

古代將軍打仗,勝利了可能加官進爵,失敗了也會擔責,但要是說大將被處死,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三國吳國有一個大將,雖然因為作戰失利負有一定的責任,卻罪不該死,但主帥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敗責任還是將他殺掉。這個人是誰?他又是因為什麼被當做替罪羊的呢?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小故事,一起看看吧!

朱異,字季文,其父是前將軍、假節、代理青州牧的朱桓。當年魏國大司馬曹仁帥大軍進攻吳國濡須,當時朱桓手下兵力很少,將士多有畏懼之色。朱桓激勵將士,誘敵深入,最終殺敵一將、生擒一將,殺敵千餘,一時名震北方。後來朱桓和督軍胡綜意見不合,想殺掉他,自己的佐軍勸諫被他殺死。為了逃避罪責,朱桓裝癡賣傻,孫權令朱異統領父親的部隊。不過,朱異統兵可不完全是因為借助於父親的名望地位,而是自己年少時就有才。朱異曾經和其他兩人前去拜見驃騎將軍、叔叔朱據,朱據聽說他們都有才名,就想試試,說:「良馬以迅驟為功,雄鷹以輕疾為妙,你們各自以一物為賦,然後就坐下。」朱異以弓弩為之,說:「南嶽之干,鍾山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墉。」朱據聽後非常高興。

朱桓去世後,朱異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並統領部隊。赤烏四年,朱異跟隨車騎將軍朱然攻打魏國樊城,他提議攻破樊城的外圍,回來後被任命為偏將軍。魏國廬江太守文欽軍營安在六安,並設立了許多營壘,安置在道路要衝上,以招徠引誘敵人的叛逃者成為邊境上的禍害。朱異就親自率領他手下的兩千人,襲擊攻破了文欽的七個營壘,斬首幾百個,因而升為揚武將軍。孫權和他討論攻戰的戰略戰術,他的回答很符合孫權的心意。孫權對朱異的叔父驃騎將軍朱據說:「我本來就知道季文膽大沉著,見了他以後,才知道他的膽略又超過了傳聞。」赤烏十三年,文欽詐降,秘密寫信給朱異,想讓朱異親自來迎降。朱異上表呈獻文欽的書信,趁勢陳述了文欽的虛假,認為不能隨便迎降。孫權下令說:「如今北方的土地沒有統一,文欽說他想歸順天命應當暫且去迎降。如果懷疑他的投降有詐的話,只是應該設下羅網來捕拿他,佈置重兵防備他而已。」就派呂據督率兩萬人,和朱異協力合作。他們來到北部邊界,文欽果然沒有投降。建興元年,朱異升為鎮南將軍。這一年,魏國派胡遵、諸葛誕等人進犯東興,朱異督率水軍攻擊他們的浮橋,把他們的浮橋破壞了,魏國軍隊大敗。太平二年,朱異被授予符節,任大都督,救援被圍困的壽春,沒能解圍。回師後,被孫綝無端殺害。

朱異被殺看起來非常簡單,但這當中卻有著一個非常大的背景。太平二年(257年),司馬昭想篡魏,導致了諸葛誕造反。司馬昭派出了二十六萬大軍平叛,諸葛誕只好投降吳國以尋求外援。吳國派出全懌、文欽、朱異等人前去救援。此時,魏國軍隊已經形成了對諸葛誕叛軍和文欽軍隊的包圍圈,文欽屢次突圍都被打退。同時,住在外圍的朱異也被打敗,死傷了兩千人。幾天後,吳國大將軍孫綝大量調集軍隊,自己親自率軍出征,派遣朱異等五部軍隊前去解救壽春。朱異被魏將石苞等打敗,糧食也被魏國泰山太守胡烈燒燬。朱異帶領殘兵吃草根樹葉,逃回孫綝的軍營。孫綝命令朱異再次拚死交戰,朱異因為沒有糧食不聽從命令。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朱異被孫綝殺死。

這次戰爭的失敗,朱異當然有一定的責任,但說到必須處死,則未免有點兒過分。如果說這次失敗的主要責任,恐怕還在於掌握軍權的孫綝。諸葛誕背叛魏國,吳國上下並沒有做出積極應對,如果反應快一點,是不是應該早一點派出軍隊?即便是當一個看鷸蚌相爭的漁翁也好。當諸葛誕已經頂不住前來投降,孫綝應該早派大軍親自前來,僅僅是派出六萬人的軍隊,難道就能抵擋住司馬昭的傾國之力?這件事當事人看得很清楚,司馬昭說:「朱異不能到達壽春,吳國人卻殺死他,這本來不是他的罪過,殺他不過是想向被圍困在壽春城內的軍隊以示歉意,堅定諸葛誕固守的意念,讓他仍舊盼望獲救而已。」所以說,這件事的主責在孫綝,是他這個主帥事前想的簡單,戰爭進程中又沒有統一步調,失利後又只想找人背鍋,朱異恰恰就成了這個替罪羊。大權在握又反應遲鈍的孫綝發動了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無功而返,吳國人又怎能不要個說法?因此,面對親政不久的孫亮,孫綝回京後選擇「稱疾不朝」。這惹得孫亮不滿,想聯合姐姐和大臣除掉孫綝,事情洩露被廢。一個皇帝都敢殺的權臣,又怎能放過一個將軍朱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