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繼位人,歷史上的費禕到底有多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的繼位人,歷史上的費禕到底有多牛?

提起費禕這個名字,很多人比較陌生。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大多數朋友,對於這個名字的印象僅限於中學課本中的《出師表》,諸葛亮曾提到過這個名字。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但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費禕其實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和蔣琬二人,在諸葛亮死後,共同撐起了蜀國的一片天。尤其是在蔣琬死後,他更是總覽蜀國軍政大權,成為蜀國最後的頂樑柱。至於大家所熟知諸葛亮繼位人姜維,其實還要排在費禕的後面。

費禕在三國的存在感不高,主要是因為其活躍時間過於靠後。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時候,費禕卻是窩在益州,跟著劉璋打醬油,遠離紛爭。他原本是荊州人士,但命運弄人,幼年喪父,不得不跟隨族中老人來到益州,並在此扎根。

後來劉備拿下益州,費禕也歸於劉備帳下,但是此時他的資歷太淺,聲名不顯,根本無法和法正、李嚴以及諸葛亮這些前輩搶飯碗。

費禕當時的角色定位是屬於蜀國的年輕一代人才,是被當作後備力量在培養,主要服務對象是太子劉禪。當初劉備立太子時,費禕便是被拜為太子舍人。劉禪即位之後,費禕也是作為皇帝的近臣,隨侍左右。平台如此,發揮空間自然有限。

當然了,此時的費禕雖然履歷比較一般,但其已經是諸葛亮心中比較滿意的國之棟樑,有著繼位人的潛質。所以諸葛亮才會在《出師表》中,向劉禪推薦推薦他。

而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費禕更是被委以重任,扮演了外交官的角色,負責聯絡調節與東吳的關係,在方便東吳背後捅刀子的同時,盡可能的尋求孫權配合諸葛亮的北伐。

整個北伐過程中,蜀漢後方表現最為出色的就兩個人,一個是負責後期的蔣琬,另一個便是負責外交的費禕。蔣琬自然不用多說,其乃是諸葛亮欽定的繼位人,長期擔任在丞相府中擔任副手。其至於諸葛亮,就相當於諸葛亮之於劉備。

而費禕出色的外交才能,則是讓諸葛亮看到了當年自己初出茅廬,舌戰群儒的影子,於是對其愈發器重。後來諸葛亮更是將其調入帳下,委以重任。當時諸葛亮軍中,魏延和楊儀二人互相不對付,全靠費禕在其中調和,這對丞相的北伐大計起到了穩定的作用。

諸葛亮死後,蔣琬接下了蜀國的軍政大權,費禕則成了蔣琬最為得力的助手。

費禕這個人業務水平非常高,看公文基本都是一掃而過,卻能得其主旨,而且過目不忘。在擔任尚書令時,雖然舉國多事,政務繁忙,但費禕都能處理得很好,而且其效率數倍於人。在處理政事的同時,還能接納賓客,參加活動,什麼都不落下。

蔣琬率軍屯駐漢中期間,費禕憑借出色的政務能力將蜀國內政治理得井井有條。最終,隨著蔣琬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費禕逐漸接過了蜀國的軍政大權。

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領大軍入侵漢中。而此時費禕已經官居大將軍,費禕命馬忠鎮守成都,王平據守興勢之圍,自己親自率領大軍救援興勢,抵禦魏軍。果然費禕到了興勢之後,擊退了曹魏的進攻,成功保護了蜀漢的安全。在擊敗曹爽之後,費禕得到蔣琬「固讓」益州刺史,正式當起了蜀國的軍政一把手。

蜀國在其治下,也算是政通人和,內平外安,雖然未有北伐之功,但卻有守土之責,蜀國過得也還算安穩。直到公元253年,費禕主政蜀國的第十個年頭,費禕在歲首大會遭到魏國降將郭修刺殺,不幸去世,蜀國的安寧也被打破。

費禕死後,姜維接過了蜀漢的軍權,再度開啟北伐。十年間,姜維數次北伐中原,將蜀漢國力消耗殆盡,以至於最終難以抵擋司馬昭的滅蜀大軍。

此外,費禕在位時,蜀國尚且還算是政治清明,後主劉禪有他的輔政,也算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是費禕死後,蜀漢的官場風氣快速腐化,陳祗黃皓互為表裡,腐敗的內政下,使得蜀國國力漸衰。

所以,費禕之死對於蜀漢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內政還是軍事,都遭受了巨大的衝擊。費禕文武雙全,對內可安邦,對外可定國。若費禕不死,他可以制約姜維,蜀國不會因為北伐而空耗國力。若費禕不死,劉禪不會親小人,遠賢臣,政通人和的蜀國不會擋不住鄧艾的幾千殘兵。

當然了,更為關鍵的是。費禕死後,蜀國出現了一個人才斷層。當時的蜀國再也找不出一個能力和威望並重的人來主持大局。姜維雖然能力尚可,但畢竟是魏國降將,威望一般,不僅受到宦官黃皓的排擠,連後主劉禪也不信任他,其最終連成都都不敢回。如此軍政分離的蜀國,滅亡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了,費禕也有缺點,雖然能力突出,但卻過於保守。費禕主政期間,曹魏接連發生高平陵之變,征西將軍夏侯玄被徵入朝,夏侯霸叛投蜀漢,魏國內部和西線戰場動盪不安,這些都是北伐良機,與姜維後期魏國形勢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費禕當時能夠抓住機會,或許能改變蜀國的命運。

然而,費禕全無北伐之志,一心只想做個守土之臣。他覺得諸葛亮那麼厲害的人物,都無法完成北伐,自己這等水平更是沒有希望。表面上看,費禕的想法沒什麼毛病,畢竟他再牛也牛不過諸葛亮。

但是,這種保守的想法也注定了蜀漢滅亡的結局。因為蜀漢的地盤人口擺在那裡,資源有限,不管怎麼發展,都無法改變其與魏國巨大的實力差距,其最終只能是被溫水煮青蛙,被魏國強勢碾壓,最終走向滅亡。

所以,費禕不死,蜀漢不滅這種話,並不靠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