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面對關羽為什麼會束手被擒也不反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於禁面對關羽為什麼會束手被擒也不反抗?

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於禁面對關羽為何會束手被擒?演義和真實歷史不一樣。

要說到於禁這個人物,大家可能都不太陌生,因為在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裡衍生出了這樣一個典故「水淹七軍」。而於禁則是這個事件的主人公,戰敗後被關羽俘虜並投降了,而後關羽被孫權擊敗,於禁輾轉為孫權所虜。

關于于禁這個人物,我們先從他的出生開始說起。「於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也。」當時的泰山郡屬兗州地界,他此生的第一次出仕是始於黃巾之亂。

巨鹿人張角因朝廷苛捐雜稅,加上全國又出現蝗災、大旱等天氣,連年收成不好,所以組織貧苦農民於光和七年的時候發動起義,當時聲勢浩大,兗州是黃巾軍的重要戰略地區,所以黃巾軍侵擾的特別頻繁,為此當時的泰山豪強鮑信招合徒眾,以求自保,而於禁也在其中。

於禁早期附從鮑信鎮守兗州,兗州牧劉岱敗於黃巾黨被殺,陳宮與鮑信擁曹操做了新兗州牧,從此於禁歸屬於曹,他的前程開始放光。

起初於禁不過一小嘍囉,「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都伯就是小隊長,隸屬將軍王朗(不是「三公有疾」的司徒王朗,此王朗時為會稽太守),王朗大膽地把於禁推薦給曹操,並稱於禁是塊兒大將的料。

一番面試後於禁升級了:拜軍司馬,陷陣都尉。於禁成了大隊長(曹操此時不過一州牧,都尉已經是中上級軍官了,低於折衝校尉夏侯惇、厲鋒校尉曹仁而已)。於禁能力突出,所以每戰必用,從征呂布、斬劉辟、黃邵、破袁術將橋莛、樂就、李豐、梁綱等,戰功豐碩!

最終,於禁靠著赫赫戰功成為的曹營五子良將之一。然而卻因為一場敗仗,讓他過往的功績變得暗淡無比。

關羽三萬大軍把曹仁幾千人圍困在襄樊城內數月,曹操讓於禁統領七支部隊,共三萬多人前去解救。於禁剛到樊城安頓好部隊,傾盆大雨卻一連下十多天,漢水暴漲,水勢高達數丈,於禁的整個七支部隊全都處於深水之中,洪水中兵士各自奔命。

此時的於禁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說是戰爭,其實是老天爺跟於禁的戰爭,於禁毫無脾氣地完敗給了老天爺,於禁就這樣在洪水中被坐收漁翁之利的關羽擒降。

龐德作了無謂的抵抗,最終被關羽擒殺。羅老爺子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吸引讀者眼球,把樊城之戰、水淹七軍寫的與真實歷史大相逕庭,面目全非。龐德渾身是膽,奮力搏殺,剛烈神勇。於禁臨陣怯戰,重度缺鈣,可憐求降。關羽神機妙算,巧引特洪,淹沒七軍。

《三國誌》描寫襄樊之戰的過程極其簡略,個中勝負的真實原因已經搞不清楚了。不過,於禁兵敗是確鑿無疑的。只是,於禁為何束手就擒?作為曹魏的功勳元老,他為何如此這樣?

看《魏書》中記載:

《於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盡沒。」

《曹仁傳》:「時漢水暴溢,於禁等七軍皆沒」

《龐德傳》:「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

連司馬懿都說:「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

可見於禁失敗確實跟雨水有關,但是真的跟戰守之失沒有關係嗎?「禁於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於禁幾乎沒怎麼交戰就投降了。

小編斗膽揣測,跟龐德死戰相對比,於禁心生投降之念,可能是他此刻算到了關羽不久會敗亡,魏吳會聯盟,這樣就可以生還回國。於禁為將多年,對三國形勢肯定瞭若指掌,尤其是自己身在戰局,肯定會計算後面魏蜀吳三國在荊州的勢力拉鋸。

結果揣測出了上面的結果,再加上貪生怕死,當時的情況戰也不能戰,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於是決定投降,只不過沒有想到這條回國之路會那麼難走,而且回國之後是那樣的不遭待見。

於禁一生征戰,出生入死,為曹魏立下功勞無數,而晚年卻得到了這樣的結局,不可謂不悲哀。

在我們這個鍵盤俠叢生、人與人之間信任程度薄弱的時代,誰都能喊出一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沒有經歷過戰亂時代的我們沒有資格用現代的價值觀看待於禁的一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