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能坐穩魏太子之位使如何做的?有哪些人幫助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丕能坐穩魏太子之位使如何做的?有哪些人幫助他

在曹氏父子中,曹丕應該是最難把握的一位。讓三國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曹操的子嗣一共二十五人,在選誰為世子繼承大業上,曹操著實犯了難,先後出現於曹操視野裡的儲嗣候選人有四位:曹昂、曹沖、曹丕、曹植。其中第一繼承人曹昂因張繡反叛而死,在曹昂死後,曹操還曾打算傳位給庶子曹沖,因此曹沖在當時智力超凡,在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愛人,深得曹操喜愛,可惜夭折早逝,剩下的孩子不是體弱多病,就是年幼無才,因此只有曹丕與曹植競爭。曹丕的文采不及曹植,且曹植頗有乃父之風,「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幾次差點幹掉了哥哥當上太子,但在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這「四友」的幫助下,曹丕竟然反敗為勝,這四人是如何幫助曹丕坐穩魏太子之位的呢?

一.強辟入仕,奇策善謀

司馬懿也是顯赫過的,司馬氏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司馬家族因此世代居住在此地。東漢末年,曹操把持朝政,郡中推薦司馬懿,但曹操聽說後,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認為曹操是「贅閹遺丑」,去了是折節,因此謊稱有病,但並沒有騙過曹操,在曹操成為丞相後對司馬懿下了死命令,讓他必須入仕,司馬懿只得就職,跟在曹丕身邊。

司馬懿足智多謀,奇策無數,且極善軍政,慢慢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曹操則逐漸察覺到司馬懿的「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再加上「三馬同槽」的預言,心裡對這個年輕人很是忌諱,還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讓曹丕小心,但曹丕不以為然,而司馬懿也因為勤於職守和贊成曹操稱帝,讓曹操逐漸安心起來。司馬懿本身是善政謀國的人才,通過各種建言獻策,幾次干預決策走向,不僅增加了自己在曹丕心中的地位,還極大改善了曹操對自己和對曹丕的看法,為日後曹丕為帝,自己加官進爵鋪平道路。

二.寒門出身,老謀深算

吳質在「四友」中對曹丕助力是最大的,也可以說是最關鍵的。吳質出身寒門,家世肯定比不過「穎川陳氏」的陳群和背景更大的司馬懿,而且吳質因為「少游遨貴戚間,蓋不與鄉里相浮沉」,注定無法躋身漢末的名士派之列,得以在政治領域大顯頭腳。但曹操的「唯才是舉令」給了吳質一個只看才華而不看門第與德行的機會,因此吳質應召而至。因其才學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賞識,成為曹丕的摯友,曹植的文友。出身寒門並不意味著吳質文筆不通,只是不靠這個吃飯,但能夠打動喜好文采的曹操、曹丕,甚至還和文采斐然且有狂氣的曹植成為文友,可見吳質還是有些文筆的。但吳質最擅長的是揣度心意,不僅成功算計了曹植和楊修,還穩定了主子曹丕在曹操中的地位。

曹丕與曹植的競爭很早就開始了,而且在文學才華上是曹植佔優勢,曹丕心裡還是很慌的,尤其是得知楊修與曹植密謀後,直接找上吳質,但被楊修發現,「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吳質心計深沉,告訴曹丕無需擔心,「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曹操果然生疑。吳質與有著「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號稱「有才策」的楊修在爭鬥中大敗楊修,甚至還坑了楊修和曹植一把,讓曹操對這二人生疑,動搖了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後來曹操出征,「植稱述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悅焉」,曹丕再次心慌,又是吳質逆轉了形勢,「王當行,流涕可也」。臨行當日,曹丕默默流淚送別父親,「王及左右鹹歔欷,於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曹丕也因此在曹操的心目中又上了一層樓,可以說曹丕能打敗曹植,吳質出力甚多。

朱鑠、陳群在奪位的過程中出力並不大,有關朱鑠的記載較少,只知道其入為曹丕僚屬,是能獨當一面的將軍,但在曹丕繼位後,讓他擔任極為重要的中領軍將軍,執掌曹魏禁軍,可見對其的信任。陳群的作用也非常大,但並不是只對曹丕的,而是對整個魏國的。

在魏國建立後,陳群便參與一系列法度的制定,因陳群執名杖義,在朝中對人無適無莫,「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在曹丕稱帝后,陳群制定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謚號為「靖」,配享曹操廟庭。不僅在曹丕奪位時鼎力相助,四人在曹丕稱帝后同樣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中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還被命為托孤大臣,共同輔佐嗣主曹叡,四人與曹丕之間,能夠稱得上是一段君臣佳話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