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堅持破壞同盟,讓呂蒙取荊州的用意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堅持破壞同盟,讓呂蒙取荊州的用意是什麼?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出荊州,其後,關羽被劉備托付駐守"荊州",因而後來才有了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漢末著名將領關羽在我國民間有著很高的地位,被尊為「武聖」、「關二爺」,儼然忠義、勇猛的化身。不過,提到他時人們除了想到其陣斬顏良、水淹七軍等輝煌戰績,往往也會感慨於他被呂蒙暗算,最終敗走麥城的不幸結局。為了表示對關羽的崇敬,甚至民間還流傳著呂蒙因害死關羽而發瘋,不久後便去世的說法。

儘管這樣的故事不過是傳說,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呂蒙違背盟約偷襲關羽的做法十分不滿。誠然,作為一同抗擊曹操的盟友,東吳在關羽奮勇北伐時不但不從旁協助,反而聯合曹操進行夾擊,實在有些說不過去,甚至可以說動機令人費解。那麼,孫權、呂蒙這兩個智力正常、並不愚笨的人物為何會如此行事呢?

赤壁之戰後,曹操兵敗撤軍北上,而以孫權、周瑜為首的江東集團則打算趁機一舉佔領荊州、益州,從而完成與曹魏的南北對峙。然而,此時劉備也不甘坐以待斃,於是先下手為強佔領了荊南四郡等地。建安十五年(210),周瑜因病去世,沒了這一主要依仗,孫權頓時亂了陣腳,無暇顧及西進。於是,劉備趁勢向孫權提出暫借荊州之地圖謀益州,待事成之後再奉還。

在魯肅的勸說之下,孫權接受了劉備的提案,而此時的他恐怕想不到自己日後評論魯肅時會表示:「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建安二十年(215),孫權見劉備已經奪下了益州,便派使者討要約定好歸還的荊州。然而,在諸葛亮的謀劃當中,佔據經濟繁盛、交通便利的荊州也是復興大漢計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劉備當即推辭道:「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聽聞此言,孫權盛怒之下派呂蒙襲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而劉備則親率五萬大軍東進,且通知關羽也厲兵秣馬,做好準備。就在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之時,北方傳來曹操已經平定漢中的消息,劉備無心戀戰,於是只好先與孫權議和,約定暫時平分荊州,從長計議。此時的孫權儘管為了避免無謂的死傷而選擇了息事寧人,但心中仍然十分不滿,這一事件可以說是此後一系列變故的先聲。

作為劉備委派在荊州的守將,關羽可謂威名赫赫,為了與之打好關係,孫權便主動向其求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迎娶關羽之女。然而,關羽不但沒有同意,還辱罵其使者,態度十分傲慢。其實,關羽拒絕婚約無可厚非,畢竟他作為封疆大吏,與別國聯姻本就不是明智之舉,不過,他的態度卻有些過分,因此導致了孫權的憤怒。

在孫權看來,關羽所鎮守的土地本就該是東吳的領土,如今他不過是暫時鎮守,卻敢公然表示對東吳的不屑與輕蔑,實在讓人不悅。另一方面,當時曹操的強勢也讓本就立場不堅定的孫權產生了動搖,有了討好曹操換取生存之意。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關羽死後孫權、曹操之間的一番互動。

誅殺關羽後,孫權將其首級送到了位於洛陽的曹操面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下葬,以示對這位著名將領的尊敬。同時,曹操也將孫權示好之意看在眼裡,於是表奏天子封他為驃騎將軍、荊州牧。沒過多久,孫權遣使拜訪曹操,表示了自己的臣服之意,還順帶在書信中勸曹操自立為帝。對此,曹操的反應是向群臣表示:「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從孫權的一系列行為來看,他之所以採納呂蒙襲取荊州、擒殺關羽的計劃,一是在他看來荊州本就是被霸佔的自家地盤,將其奪回天經地義;二是東吳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就需要更廣闊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大量物資;三是孫、劉聯盟之間積怨已久,此前儘管針對荊州的衝突已經暫時消弭,但矛盾並未得到徹底的解決。

第四,孫權並不像漢室宗親出身的劉備那樣堅決抵抗曹操,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出於利益。因此,當關羽、曹操兩敗俱傷時,他襲取荊州既可以獲得直接的好處,削弱劉備的實力,還可以討好曹操,為東吳的生存探尋新的出路。最後,關羽拒婚、辱使的行為和態度也讓孫權覺得此人無法結交,與其整日擔驚受怕不如主動出擊將其抹除。

而對於呂蒙而言,奪回荊州、除掉關羽無疑是一件足以讓自己留名史冊的巨大成就。往近了說,能夠為東吳做出如此巨大的貢獻,也有利於鞏固自己的地位,贏得孫權更多的信任和重用。就這樣,孫權、呂蒙基於各方面的考量,最終選擇不惜撕毀盟約也要除去關羽這個心腹大患,取回在他們眼中本來就歸屬於東吳的土地和利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