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故事有多殘酷?“啖人賊”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的故事有多殘酷?“啖人賊”是什麼?

三國時期的故事有多殘酷?「啖人賊」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的故事到了宋朝之後,便經久不衰。三國故事在民間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哪怕沒有讀過書的人,都會說幾個三國的故事。

魯迅先生在《風波》一文中寫到的鄉下財主趙七爺,更是將三國故事掛在嘴邊。當然趙七爺是個反面例子,這只是說明了人們對三國英雄故事的喜愛。

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這些直到現在都耳熟能詳的故事。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便在於他們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我卻不怎麼喜歡英雄,或者說我不喜歡英雄輩出的年代,因為「英雄們」代表著混亂的世道。

正如《三國演義》開篇的那首詩: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亂世是一定要經歷的嗎?

三國中不斷湧現的英雄,足以說明了三國時代的混亂。但其究竟有多混亂,我們可以從裴松之註解的《三國誌》中看一看。

裴松之在《三國誌·魏書十八·閆溫傳》中,引用了《魏略》的兩人傳記,這兩人在《魏略》中的傳記名是勇俠傳。從名字中可以看出這倆人是三國時期具有俠氣的人。

我要說的故事便是二人之一的鮑出。這個人在三國裡屬於籍籍無名之輩,若不是裴松之,估計在歷史上都不會留下姓名,因為《魏略》大部分已經遺失了。

畢竟他沒有呂布的勇猛,也沒有關羽的忠義,沒有曹操的謀略,也沒有諸葛的智慧。但鮑出代表的卻是我們這樣的人,一個普通老百姓。若我們回到三國,或許鮑出的命運,便是我們的命運。

鮑出是京兆人也就是長安人,有四個弟弟和老母生活在一起。

當時正值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當董卓帶著漢獻帝劉協西奔長安的時候,長安便成了天下動亂的焦點,更別說董卓死之後的混亂了。

天下諸侯並起,遍地都是盜賊,還有殘餘的黃巾軍,民不聊生說的便是這時候。

當時兵荒馬亂,老百姓都沒法種地。沒有地種,自然就沒有吃食。鮑出一家若要吃飯,便得出去找些食物。

有一次,鮑出帶著兄弟們出去找吃的,便將老母獨自留在家中。當食物找的食物差不多的時候,鮑出與幼弟繼續找吃的,讓其他三個弟弟回家給老母做飯。

不過當鮑出回到家裡的時候,發現母親居然不在。鮑出便問兄弟,母親去哪了?老二鮑初說被「啖人賊」掠走了。

「啖人賊」便是字面的意思。鮑出立馬便追了出去,生怕去的晚了母親遇害。還好鮑出追趕及時,在殺傷數個賊人之後,便將母親救了出來。鮑母與另一個老嫗綁在一起,鮑出也想把她救出來。

當鮑母被救出來,鮑出卻繼續攻擊賊人,賊人問鮑出你都把你母親救走了,你還想幹嘛?

鮑出指著那個老嫗,說:這是我大嫂,你也得放了。這絕不是這幫賊人第一次這麼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做。鮑出也沒有除惡務盡的想法,他只想著救走母親的時候,能幫別人一把便幫一把,這亂世他是無能為力的。

鮑出帶著母親回到家中,認為關中是不住待了,於是鮑出便決定舉家逃往南陽。在南陽一待便是五、六年,直到建安五年,鮑出他們才重新返回了關中。畢竟大家是逃難出來的,當天下安穩的時候還是家鄉更好。

若鮑出沒有一身本事,其母親早早便死在了賊人手裡。鮑出母親的例子在三國時期絕對少不了,面對如此艱難的環境,普通百姓更多的是無奈。

歷史上最精彩的時間段都是亂世,春秋戰國、秦末逐鹿、三國亂世、隋唐爭鋒……不過當我們讀者這些英雄故事的時候,是否想到了當時的普通老百姓?是否想到了若我們回到了那種壞境,我們怎麼生活?

英雄的故事會給我們一種衝動,恨不得與他們同處一世。英雄們結束了亂世,但若沒有亂,世英雄還會出現嗎?不會了吧。我們老百姓要的不過是安安穩穩地活下去,除了上班,便是陪家人、陪朋友。

我們需要的只是平淡的生活,或者與妻子/丈夫吵個架,冷戰幾天,然後其中一方主動低頭認錯,再次回到了那個平淡的生活中。

男人會約上朋友,釣釣魚、爬爬山,或者找個地方小酌幾杯,女人約上閨蜜逛逛街、聊聊天,或者找個地方做個頭髮。這樣的生活平淡而真實。

若趙子龍生活在這個時代,或許會消失於人群中,畢竟沒有經歷戰火的洗禮,趙雲還會是我們那個心目中的白袍小將嗎?

我只會慶幸我生活在如今的環境中,不用怕飢餓,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全。若問我有什麼願望,我會說:希望這盛世永久繁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