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三國和安徽的關係介紹,歡迎閱讀評論。
雖然三國史時期並沒有安徽省這個地理和政治概念,但是研究三國史的學者在省制地理區劃的基礎上研究發現「一部三國史,就是半部安徽史」。
這一說法確實有其一定道理和歷史依據,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現代的安徽省的地理範圍,在三國史時期分屬於眾多地區,而安徽省地理位置較為靠中,溝通南北,有著很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當時兵家必爭之地。
210年地圖
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在安徽地區爆發了多場重要的戰爭。東漢末年,由於袁術割據淮南,曹操與袁術圍繞著淮南的歸屬,爆發了多場戰爭。曹操消滅袁術奪取淮南後,便向南進軍與東吳在合肥發生了爭奪戰,爆發了三國時期有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
三國後期,司馬氏控制曹魏政權,淮南地區發生了反對司馬氏的淮南三叛,司馬氏勢力與之在壽縣一帶爆發戰爭。而石亭之戰,東興之戰等三國許多戰爭都涉及到了安徽地區。
時勢造英雄,戰火紛飛的安徽造就了一大批武將謀士參謀,而這些武將謀士參謀成為推動三國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國中勢力最大的曹魏政權中很多將領都是出自安徽的,其中最為有名便是魏武帝曹操。曹操為豫州刺史譙人,即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在亳州發家,並且籠絡了一批亳州籍的武將,主要包括曹仁、曹休、曹洪等曹氏武將集團,夏侯淵、夏侯惇等夏侯氏武將集團。曹氏氏和夏侯氏一直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兩大武將集團是曹操的重要支持力量,也是曹魏政權的重要建設者。
由於曹操和曹魏兩大武將集團都出身於亳州,所以亳州成了曹魏的根基所在,曹魏對該地也十分重視。據裴松之註解《三國誌.魏略》中記載:「改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由此可見曹魏政權對亳州的重視程度。
曹魏政權中除了曹氏和夏侯氏這兩個重要的武將勢力外,武將許褚也是譙國人。曹魏政權文臣中也有許多出自安徽,史料可考的有歷任曹魏四朝的蔣濟是古楚國平阿人,即今天的安徽省懷遠人。
被稱為「建安三神醫」的華佗、張仲景和董奉也都是安徽人。由此可見安徽地區為曹魏政權貢獻了大量了人才。
東吳統治區域一度包括現在安徽省南部地區,很多的武將也出自安徽。在東吳前期主要的武將周瑜、魯肅和呂蒙都是安徽人。周瑜為廬江舒人,即今天的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人。魯肅是臨淮郡東城縣人,即今天安徽定遠人。呂蒙(178年—220年),汝南富陂人,即今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人。這三位東吳前期的著名將領位至大都督,為東吳建立和政權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除了三位大都督是安徽人外,東吳前期不少著名將領也是安徽人,比較有名的如周泰是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蔣欽是江壽春(今安徽壽縣)人。
東吳中後,安徽還為東吳貢獻了不少傑出了將領和名臣。丁奉是廬江郡安豐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西南。丁奉在東吳後期成為了主要的軍事主帥,為東吳後期政局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薛綜是沛郡竹邑縣人,是如今的安徽省宿州人。薛綜身出名門,是東吳中後期的名臣,執掌大權。王蕃是廬江郡人,是如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王蕃富有才華,得到重用,為官剛正不阿,觸怒皇帝因此被殺。樓玄是沛郡蘄縣人,是如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人,為官清廉,受到朝臣欽佩,最終被逼而死。陳表是廬江郡松滋縣人,是如今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人。
東吳中後期一批安徽名臣大量得到重用,成為鞏固東吳政權的股肱之臣,維護了東吳的統治。
三國時期由於曹魏和東吳統治疆域都包含有今安徽境內的土地,所以在安徽地區吸收了大量的人才。而蜀漢由於統治地區離安徽較遠,所以吸收的人才不多,史料上難以查明,但是人才輩出的安徽肯定也為蜀漢貢獻了文臣武將,推動了蜀漢的發展。
紛亂的三國,英雄輩出的安徽,給三國歷史留下了絢爛多彩的印記。「一部三國史,就是半部安徽史」,這是對安徽的歷史貢獻的高度肯定和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