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舉是曹操:連殺子仇人也能包容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唯才是舉是曹操:連殺子仇人也能包容

先後三次發佈求賢令招攬天下人才

無論什麼時候,會否用人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漢末三國時期,不懂用人藝術的公孫瓚、袁紹、袁術、劉表、劉璋等豪傑均以失敗告終,只有深諳用人之道的曹操、劉備和孫權最終確立了自己的王者地位。

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舉,在用人方面棋高一著。他不惜代價網羅天下人才,並先後三次發佈求賢令,使四面八方的人才紛紛聚集在自己周圍,形成謀臣猛將如雲的局面。正是依靠眾多人才的輔佐,曹操掃平群雄,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偉業。

橋玄說曹操是「命世之才」

生於漢末亂世的曹操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代,其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後來官至太尉。史籍記載,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當時很多士大夫都看不起曹操,唯有太尉橋玄和南陽人何顒對他另眼相看。

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何顒一見曹操,便感歎道:「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橋玄又對曹操說:「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許子將即許邵,好品評人物,與其兄許靖在當時都很有名氣,曹操便造訪許邵,他問許邵:「我何如人?」許邵看不起他的為人,閉口不答。曹操十分惱火,用武力劫持許邵,許邵只好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對被評價為「奸雄」毫不介意,大喜而去。

漢靈帝中平年間,董卓專制朝政,胡作非為,天下豪傑紛紛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袁紹問曹操:「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曹操反問:「足下意以為何如?」袁紹說:「吾南據河、北阻燕伐,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曹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從兩人的對話可以看出,袁紹注重佔領形勝之地,而曹操注重用人,他要利用天下人才的「智」和「力」,以達到「無所不可」的境界。

荀彧是東漢名臣荀淑之孫,少有才名,何顒認為他前途無量,他評價荀彧:「王佐之才也!」天下大亂時,荀彧率領宗族追隨冀州牧韓馥,後來袁紹奪了韓馥的官位,以上賓之禮對待荀彧。但荀彧覺得袁紹不可能成就大業,他聽說曹操有雄才大略,便離開袁紹投奔曹操。曹操和他談論時事形勢,荀彧見解精闢,曹操大悅,說:「吾子房也!」把荀彧比作張良(字子房),並任命他為奮武司馬。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接受毛玠和荀彧等人的建議,至洛陽迎漢獻帝劉協,遷都於許(今河南許昌),開始「挾天子而令諸侯」。他以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曹操叫荀彧推薦一些「策謀之士」,荀彧推薦他的侄子荀攸和穎川人郭嘉。曹操任命荀攸為尚書。他和荀攸交談之後,十分高興地說:「公達(荀攸字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於是以荀攸為軍師。

荀攸為人「深密有智防」,他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經常運籌帷幄之中,當時曹操的部下和荀攸的子弟都不知道他的計謀。曹操曾經說:「荀文若(荀彧)之進善,不進不休;荀公達之去惡,不去不止。」又說:「二荀之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

不記殺子之仇接納張繡

曹操求賢若渴,用人不念舊惡,能用度外之人。張繡原是曹操的死對頭,曾把曹軍打得大敗,戰鬥中曹操中箭受傷,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均死於此役,曹操一直想尋找機會消滅張繡。但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前夕,張繡在當時袁強曹弱的情況下,聽從謀士參謀賈詡的意見,率眾投降曹操。曹操表現出不計前嫌的王者氣度,「執繡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並拜張繡為揚武將軍。

曹操在兗州時,曾推薦魏種為孝廉,兗州發生叛亂後,曹操曾說:「唯魏種不棄孤。」沒想到魏種也逃跑了,躲在射犬,曹操知道後非常氣憤。建安四年他攻下射犬,生擒魏種。但他並沒有殺魏種,而是「釋其縛而用之,以為河內太守」。曹操說:「唯其才也!」

被譽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原是袁紹的「秘書」,曾寫過《討曹操文告》,極盡醜化曹操之能事。袁紹失敗後陳琳被俘,曹操不念舊惡,對他仍委以重任。

為了招攬天下人才,曹操對投靠他的人能容而容,能用則用。禰衡有才華,孔融把他推薦給曹操,但禰衡「尚氣剛傲」,看不慣曹操的作為,辱罵曹操,曹操大怒,他對孔融說:「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便把禰衡推薦給劉表,饒了禰衡一命。

建安元年,劉備被呂布打敗,前來投奔曹操,曹操待以上賓之禮,並以劉備為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曹操徵求郭嘉的意見,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人一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曹操笑道:「君得之矣!」於是,曹操不僅不殺劉備,還「益其兵,給糧食,使東至沛,收散兵以圖呂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