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奪取荊州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是沒有戰略眼光的表現?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呂蒙奪取荊州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是沒有戰略眼光的表現?

在《三國演義》的情節裡,呂蒙的出場次數並不算多,而他最為著名的事跡莫過於孫權勸學、白衣渡江以及勇擒關羽等。 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公元215年,孫權惱怒於劉備違背諾言,不歸還南郡,於是他派出呂蒙發動了荊州討伐戰,在此戰中,魯肅以一萬人駐守益陽牽制了關羽主力的救援,同時呂蒙的兩萬兵馬輕取長沙、桂陽,圍零陵,最後又以攻心術誘降守將郝普。其實劉備親率的援軍還在路上時,孫權已將南三郡攬入囊中。劉備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他與孫權和談,兩家劃湘江為界。這次會議的結果,是關羽放鬆警惕的原因之一。在此之後,曹軍與孫家軍爆發了濡須口之戰,在此戰中孫權親征圍合肥,但卻被張遼奮威逍遙津,幾乎殺吳主,後來曹軍攻打濡須口,呂蒙在濡須塢相抗,因此才擊退曹軍。在孫權保留長江沿線佈防的情況下,他很難調動激動力量奪取荊州,再加上呂蒙抱病返回建業,書生陸遜坐鎮陸口,進一步麻痺了關羽,關羽認為後方無憂,於是帶領大部分將士北伐。

就在此時,呂蒙來到潯陽,把精銳士卒都埋伏在船艙裡,並將自己裝扮成商人,沿著長江向江陵出發,在他們沿途經過關羽布下的檢測軍時,他們沒有被關羽軍隊毫無察覺,從而導致關羽所有的崗哨包括站崗的軍士都被呂蒙生擒,呂蒙因此順利地進入江陵城中。與此同時,呂蒙讓潘璋寫信給傅士仁,將傅士仁逼降。江陵守將糜芳因為畏懼關羽,同時他認為城中兵力太少,無法抵擋吳軍,於是他大開江陵城門,導致荊州後方盡失。而關羽大軍也因為荊州後方的淪陷而軍心渙散,敗走麥城,並在突圍的過程中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擒獲,就此慘遭殺害。由於呂蒙白衣渡江後佔據荊州,誅殺關羽,以至於孫劉聯盟破裂,幾乎威脅到了東吳的安危。因此有人認為,呂蒙奪荊州是沒有戰略眼光的表現,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三國誌》中曾有提及,稱呂蒙在很早的時候,依附於他的姐夫鄧當,後來與姐夫一起跟隨孫策出征。當時有一位吏官見呂蒙年幼,於是認為呂蒙沒有什麼能耐,可以看出,當時呂蒙或許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或者讓人尊敬的能力。後來,呂蒙在一氣之下動手殺掉這個吏官。直到呂蒙後來屢建戰功,被晉陞為偏將軍,一直到孫權勸學,呂蒙就此成為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之人,在這段描述中,呂蒙留給人們的普遍印象確實是勇而無謀和意氣用事。

雖然在這段記載中為了塑造出呂蒙學習的能力,通過魯肅之口,讓呂蒙逐漸脫離「吳下阿蒙」這個缺乏頭腦的名號,但這恰恰證明了呂蒙此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等呂蒙再有記錄,就已經到了十年以後了,當時呂蒙認為要討伐關羽,否則等關羽日漸強大之後,就無法將其攻克了。而這場戰事在歷史上是多有爭議的。雖然從時機上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這一仗也會對吳蜀關係造成極大影響。

畢竟在這一仗之後,東吳徹底跟劉備集團撕破臉皮,正式宣戰。不難看出,呂蒙看到的是就近的利益,從而缺乏了長遠的利益,他選擇了打下眼下的荊州,與劉備集團交惡。正因如此,劉備才會在後來親率大軍征討東吳。從結果來看,呂蒙當時提出要討伐關羽所造成的影響確實不全是值得讚揚的,而呂蒙這一生雖然建功立業,征戰殺伐,但他確實是缺乏長遠的征戰眼光。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統帥,呂蒙是有一定的戰略眼光,只不過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呂蒙在長遠的戰略眼光上還有所欠缺,這才會被後世詬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