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綸巾這一詞原本是形容誰的?為什麼會成為諸葛亮的代言詞?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羽扇綸巾這一詞原本是形容誰的?為什麼會成為諸葛亮的代言詞?

三國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我國歷史悠久,很多典故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發生了轉變,很多都變換了意思。比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表達兄弟感情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成了表達男女之情的詩句。

羽扇綸巾,這個詞一開始應該是形容周瑜的,周瑜是個青年將領,深受孫權賞識,而且他和孫策還是連襟,周瑜娶了小喬,孫策娶了大喬。當時周瑜大權在握,年輕有為,志得意滿,當然是當時的人們所羨慕的人了。

所以蘇軾在他的詞作中就寫下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裡面點了周瑜的名,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由此可見是寫周瑜的。

但是,後來這句話變了似乎更加接近於諸葛亮的形象,有一版《三國演義》是唐國強演的諸葛亮,基本上就是羽扇綸巾的形象,而周瑜在那一版的電視劇裡只是一個武將的形象出現。這又應了《三國演義》裡的那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隨著《三國演義》這部書的流傳,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而且還是個智慧的化身。在和周瑜的交集中,諸葛亮處處佔據先機,周瑜屢次想殺諸葛亮都攻敗垂成,最後在諸葛亮的計謀之下,周瑜被氣死了。諸葛亮還去弔孝,被龐統給揭穿了真面目,沒辦法說是推薦龐統去劉備麾下任職。

周瑜是個精明的人,而且思維縝密,但是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作者堅持擁劉反曹的政治立場,對孫權這一個軍事政治集團也沒有好感,覺得他們也是亂臣賊子,所以對周瑜的描寫就比較貶低,說周瑜是個心胸狹隘的人。

周瑜第一次殺諸葛亮是讓諸葛亮待人偷襲聚鐵山曹操的糧草輜重,結果讓諸葛亮一句話改變主意了,諸葛亮自己編了個順口溜,說是「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意思是他們各有特長,但是只精通一樣,這令周瑜很生氣,說不用你諸葛亮去了,我自己去偷襲聚鐵山,諸葛亮這才出來勸阻並且點出了偷襲必敗的原因。

第二次是讓諸葛亮十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而且不給膠漆翎毛,諸葛亮順水推舟說十天太長了,三天就夠了,結果上演了一出大霧天草船借箭的好戲,一下子消耗了曹操十多萬支箭,交到周瑜軍前,這下子把周瑜徹底鎮住了,更加堅定殺諸葛亮的決心了。

第三次更是讓周瑜震驚的事情是諸葛亮借東風,這簡直太厲害了,周瑜說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能,必須殺掉,派人去祭風台殺諸葛亮,諸葛亮已經坐小船走了。

周瑜三次要殺諸葛亮未遂,所以作者讓諸葛亮反過來三氣周瑜,結果是周瑜被氣死了,民間留下了周瑜小肚雞腸的傳說,而諸葛亮的大智大勇也在民間長久廣泛的流傳。

於是,這個羽扇綸巾的主人就該換了,大家覺得這樣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和羽扇綸巾這樣瀟灑脫俗的詞語太不般配了,於是就移到諸葛亮身上了。

歷史是人民寫的,人民的愛憎褒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歷史人物的形象,至於在正史如何記載人民並不關心,因為古代的正史也不關心人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