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曹操奸詐,但真實的曹操卻不是一個只憑借權謀治人治國的人,在統馭部下方面他頗富心得,總的來說就是率直、真誠,對部下以誠相待、不玩詭計,所以曹操得部下的真心擁戴。
但在屬下的眼裡曹操的內心也並非完全「清澈見底」,因為個別時候他也耍些「小心眼」。曹操特別看不慣一個人,總想找個茬「收拾」他。曹操是領導,想為難誰還不容易,但曹操一向講求處事公正,凡事以法論理,不想以勢壓人,於是他想讓這個人自己去犯錯誤。
此人名叫高柔,字文惠,豫州刺史部陳留郡圉人,也就是今河南省杞縣圉鎮人,跟蔡邕、蔡文姬都是一個鎮裡的。《三國誌》說他有個特殊身份,是高幹的堂弟。
高幹,不是高級幹部,而是個人名,他是袁紹的外甥,還有一種說法出自《陳留耆舊傳》以及謝承所著的《後漢書》,認為高幹不是高柔的堂兄,而是他的叔父,總之他們是一家人。
曹操與袁紹爭雄北方,高幹先到袁紹身邊任職,後來被袁紹委以重任,高幹讓人捎話給在家鄉的高柔讓他到冀州來。後來曹操佔領了冀州,高幹、高柔先後投降,高幹被曹操委任為并州刺史,高柔被委任為菅縣長,但高幹降而復叛,被曹操殺掉。因為這種原因,曹操對高柔產生了成見,下令把他從外地調回來,任命他為刺奸令史。
刺奸是執法官,最早設於軍中,後來地方上也有,令史是令的屬吏。刺奸令史這個官職,大約相當於基層法院的院長。《三國誌》說得很明白,曹操「欲因事誅之」,讓高柔擔任這個職務,不是想栽培他而是想找個茬把他殺掉。因為法官每天都要斷案,在斷過的案子裡找出幾個冤假錯案來還是不難的,到那時可以找個證據把他殺掉。
但是高柔沒有讓曹操找到機會,因為他判案允當,所管理的監獄裡也沒有積壓留滯的犯人,曹操對高柔慢慢有了好感。事情最終有了戲劇性的轉變,據《魏氏春秋》記載,高柔平時工作很敬業,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有一次曹操夜裡出巡,到高柔所在部門時,發現高柔「擁膝抱文書而寢」,曹操大為感動,解下自己身上的裘衣蓋在高柔身上悄悄離開了。
曹操後來把高柔調到司空府任倉曹屬,司空府下設各部門稱為「曹」,類似於局或處,正職負責人稱為「掾」,副職稱為「屬」,高柔擔任的這個職務類似於糧食處副處長。高柔在司法方面經驗更豐富,曹操擔任丞相後讓高柔當丞相府法曹掾,相當於司法處處長。曹丕當皇帝後任命高柔為廷尉,相當於司法部部長。
從高柔的經歷至少可以說明三點:一是像曹操這樣一向明於事理的領導也有犯「小心眼」的時候,因為「領導也是人」嘛;二是曹操要找屬下的麻煩,並沒有直接「拉出去斃了」,費了那麼大的勁,繞了那麼大的彎子,事情居然沒辦成,說明曹操的法治觀念還是不錯的;三是曹操發現高柔的長處,立刻改變了態度,對高柔予以重用,說明曹操本質上是一個愛才的人,這超越了其他的成見和偏見。
不過曹操對付屬下的這一手讓曹丕也學會了,他如法炮製,用來對付另一個人。
這個人名叫丁儀,出身於沛國譙縣的丁氏家族,不僅跟曹操是地道的老鄉,而且兩家素有淵源。曹操的母親姓丁,第一任妻子也姓丁,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丁氏家族出過丁宮、丁沖這些人,丁沖就是丁儀的父親。曹操跟丁沖年輕時就很要好,後來丁沖在朝廷任職,獻帝東遷過程中丁沖一路相隨,回到洛陽後丁沖給曹操寫信,讓他前來迎駕,丁沖是迎接獻帝遷都許縣的功臣之一。
後來曹操任命丁沖為司隸校尉,對他很重用,但丁沖有個愛好,特別喜歡喝酒,一見美酒就控制不住,結果酒醉爛腸而死。曹操念及舊情,對丁儀以及弟弟丁廙都很照顧。
曹操早就聽說丁儀很有才,但一直沒見過,不知道丁儀長得怎麼樣,他想把大女兒清河公主嫁給丁儀,就此徵求曹丕的意見。曹丕卻不喜歡丁儀,原因或許是丁儀已經跟曹植走得太近,也許有其它原因,總之不想促進這件事,對曹操說丁儀「目不便」,也就是眼睛不好,建議把姐姐嫁給夏侯淵的兒子夏侯楙。
曹操聽了曹丕的意見把清河公主嫁給了夏侯楙,後來曹操讓丁儀到自己身邊工作,對他的才能很欣賞,曹操有些遺憾地說:「丁掾,好士也!」意思是:丁處長,真是好樣的!曹操認為即使雙目失明也應該把女兒嫁給他,更何況只是一隻眼睛有問題,埋怨曹丕誤了事。
丁儀沒當上曹操的女婿,一定對曹丕很有意見,所以更加跟曹植親近起來。丁儀的弟弟丁廙也很有才學,同樣得到曹操的欣賞,他們兄弟倆成為能在曹操面前說上話的人,一會機會就誇讚曹植,成為曹植的鐵桿粉絲。
曹丕和曹植展開了殘酷的奪嫡大戰,結果曹植敗北,曹丕迅速展開復仇行動,第一個打擊目標就鎖定了丁儀。曹丕想收拾丁儀,就讓他當右刺奸掾,這個職務類似於情報處處長,因為這種工作很容易出差錯,然後找個理由就可以治他的罪。
丁儀果然被找著了把柄,曹丕的意思是丁儀最好識相自裁,別到監獄裡費事,但「欲儀自裁而儀不能」。
丁儀跟曹丕的好朋友夏侯尚關係不錯,丁儀找到夏侯尚,給他叩頭求他救自己,夏侯尚到曹丕那裡求情,懇切地流淚不止,但曹丕不能原諒丁儀,後來還是找了借口把他殺掉,丁儀的弟弟丁廙也同樣死於曹丕之手,丁氏兄弟家中男子全部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