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備人生大悲劇 悔恨聯孫拒曹有始無終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劉備人生大悲劇 悔恨聯孫拒曹有始無終

三國鼎立時,東吳孫權遣呂蒙諸將襲取荊州,關羽父子兵敗被殺,蜀漢遭到重創。這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大轉折。史學家對此問題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認為關羽沒有認真執行諸葛亮的「聯孫拒曹」戰略,把主要責任都推到關羽身上。我也曾有過類似看法,現在再次研讀《三國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再說,我也曾懷疑諸葛亮也許對「聯孫拒曹」戰略有過改變,現在仔細考察,懷疑也缺乏事實根據,不能成立。

劉備屯兵新野時,考慮到手下缺少為之出謀獻策之智囊,希望把徐庶招納帳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劉備至南陽隆中拜訪,第三次才相晤。諸葛亮對當時形勢作了全面分析,並提出應對計謀,劉備聽了,心悅誠服,從此就重用諸葛亮。用劉備自己的話來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可見其親密之程度,已須臾不可分離矣。

諸葛亮之主要論點,《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頗詳。後世文史論著把這次談話內容單列成篇,題為《隆中對》。共兩個部分,彼此之間有密切聯繫。一為「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簡言之,就是只能聯孫。一為「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簡言之,不僅聯孫可以拒曹,而且可以滅曹。

因為都是對未來局勢的預料,這一戰略有幾處相當含糊:「若跨有荊、益」,未能明確用何種方式「跨有」,亦即「佔有」。似乎諸葛亮也有一旦佔有「荊、益」,即不鬆手之意。再說,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在先,「外結好孫權」在後,一再強調了「聯孫」。但是隨後就認為「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再沒有提到如何解決孫權的存在問題。可以看出,諸葛亮雖然如此強調「聯孫」,實際上對孫權仍舊有一定程度的藐視。

主張「聯孫拒曹」的諸葛亮尚且在一定程度上藐視孫權,劉備、關羽等人藐視孫權的程度則有過之無不及。所以發生這種情況,自有其原因,孫權自知既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條件,又無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政治資本,於是採取低姿態以自保,有時不惜委曲求全。正因為孫權確實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劉備、關羽諸人由此放鬆了對孫權的提防。

當然,劉備的「聯孫拒曹」有過良好的開端。那是劉備被曹操的大軍追迫得十分狼狽時,到了夏口。「遣諸葛亮自結與孫權」。孫權也感到為難,張昭等人力主迎曹操,較年輕將領認為迎曹操無異自取滅亡,主張堅決抵抗。於是孫權「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劉備與孫權「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這就是以少勝多,從而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基礎的赤壁之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