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和孔融為什麼會成為政敵?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曹操和孔融為什麼會成為政敵?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孔融和曹操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一代梟雄, 他無論在政治上、軍事上,還是文學詩歌的創作上,都表現出相當傑出的才能。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東漢末年著名的一代大儒,曾是少年神童,後來為官,在朝野享有盛名,當時有個叫禰衡的人認為,滿朝文武,只有兩人,「大兒孔文舉(孔融),小兒楊德祖(楊修)。」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當時,曹操與孔融竟然會因為是否應當禁酒產生爭論,那麼,他們為何會對這樣的話題進行爭論呢?最後結果又怎樣呢?

曹操與孔融的酒論

東漢漢獻帝劉協時,曹操架空皇帝,朝政完全由其操縱,成為最高的實際統治者。當時,北方初定,經濟凋敝,而各派軍閥又各自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不服中央管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頗有政治膽略,勵精圖治,操練軍隊,大舉屯田,加強軍事、經濟實力,以圖統一各派割據勢力。在這種情況下,下令禁酒。曹操禁酒的原因,表面上是為風尚道德問題,而實際上,正如後來範曄在《後漢書●孔融傳》中說的,是因為「年饑兵興」,出於經濟的原因。

孔融當時官為大中大夫,他極力反對曹操禁酒。他給曹操寫了一封公開的信件,列舉許多理由來陳述自己的觀點。他說:「古先哲王,類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濟萬國,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他還認為,如果帝堯不是千鍾酒不醉,就沒法建立太平天下,孔子不是有百觚酒的酒量就不能稱為上聖;而屈原正因其不善飲酒,反而弄得在楚國不得志。

他還特別指出,漢朝開創與光大之功,也與酒的關係很大,「高祖(劉邦)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樊噲解厄鴻門,非豕肩鍾酒,無以奮其怒」,「酈生(酈食其)以高陽酒徒,著功於漢」,「景帝非醉幸唐姬,無以開中興」。大頌酒之德,由此得出結論,「由是觀之,酒何負於政哉!」。認為禁酒是沒有理由的。其說可謂振振有辭。

曹操與孔融關於酒的分歧

由於孔融在當時名望甚高,曹操不得不重視。於是他覆信給孔融來加以辯駁,說:夏、商兩朝都因酒而滅亡,不少政事和當政者都敗在酒上,所以應以亡王為戒,禁酒是必須的。孔融讀到曹操的信後,又覆信反駁,他說:「徐偃王行仁義而亡。今令不絕仁義,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棄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而將酒獨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為戒也。」

孔融一針見血地指出,曹操抬出「亡王為戒」的大道理,其實是為了節約糧食,以積財為主要目的,使曹操也無言以對。不過曹操當時握有大權,雖然假托的禁酒理由被攻破,但仍然從長遠的利益出發,實行禁酒。應當說,在當時禁酒對於緩解經濟困難、糧食緊張問題的確是大有幫助的,因為中國的釀酒原料主要是五穀雜糧,多釀酒必多耗糧。漢末戰亂頻繁,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曹操是一個有才略的政治家,提出應當禁酒,正是其政治才能的表現。孔融以一介儒生,雖然振振有辭,辯得曹操啞口無言,但他缺乏的正是曹操那種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

曹操禁酒在一段時間內取得了一定成效,後來曹操擊敗群雄,統一北方,雖不可能歸功於禁酒,但與其禁酒惜谷等節儉的作風是大有關係的。

曹操與孔融個人對酒的愛好

純粹就對酒的態度來看,曹孔二人均為嗜酒者。曹操文武全才,對酒頗有好感,有詩為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在其率大軍南征孫吳,到達長江邊時,也「釃酒臨江,橫棨賦詩」,豪興勃發;而且曹操還曾向當時的漢獻帝劉協進獻一種造酒的方法,叫「九醞春酒法」。這是一種用間隔下料的方法釀酒,是當時一種很先進的釀酒方法,可見曹操對釀酒技藝還頗有心得。孔融更是酒徒一個,深受魏晉時期放浪形骸、縱情娛樂的士風影響,嗜酒如命。常聚賓客飲酒作樂,喝得天昏地暗,並常常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我願足矣!」

曹、孔二人均嗜酒豪飲,但在漢末則一個要禁酒,另一個卻極力反對,大頌酒之德,兩人表面上看似乎僅僅是為了酒,而實際是兩個人在政治思想、政治抱負上相左的一種反映。後來,曹操與孔融在許多政治觀點上屢有齟齬,孔融經常挖苦曹操,跟他唱反調,最終使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真無法想像,曹操和孔融兩位三國時早期的風雲人物,竟然還曾為禁酒發生這樣的爭論,真是爭到了一定的新高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