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為何獨約見趙雲?欲除掉此人以絕後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臨終為何獨約見趙雲?欲除掉此人以絕後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著名將領夏侯淵,擊敗曹操、佔據戰略要地漢中。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違背湘水劃界,在背後對盟友倒戈一擊,呂蒙以白衣渡江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被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托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劉備白帝城托孤成就了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功名,也成為了千古美談,但是在這段千古美談當中似乎還隱藏著更深層更驚人的歷史真相,只是因為歷史的進程並沒有出現劉備所預想的境況,所以這段真相被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劉備在托孤諸葛亮後緊接著又單獨囑咐了趙雲,他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這段看似平常的囑托其實深有含義,只不過常被人忽略,劉備言下之意就是,我走以後,你要為我看護好兒子,如果有人膽敢推翻後主,你趙雲就完全可以替我將他除掉。劉備彌留之際能夠考慮劉禪及其家族的安危,特意安排趙雲保護好自己的兒子,說明他對身後之事沒有足夠把握,換句話說,萬一有人要顛覆蜀漢政權(當然包括諸葛亮),那麼趙雲就會第一個挺身而出。

劉備世之梟雄經多見廣,並有高祖之風,在識人察人上有其獨到的慧眼,臨終除了憂國憂民外,自己家族的興衰他不得不做充分的考慮。

首先,他深知劉禪的能力有限無法駕馭國家社稷,必定需要孔明的輔佐;

第二,蜀漢先人及嫡系均已先他而去,蜀漢政權完全交由諸葛一人他又有些不放心,於是托孤時特意將尚書令李嚴叫到床前與諸葛共受囑托,其用意就是讓李嚴成為諸葛的掣肘(李嚴後來由於自身原因被諸葛拿下);

第三,萬一出現最壞的結局,那麼趙雲就是拯救蜀漢的唯一人選。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正是基於國、家的長久之計,劉備才有囑托趙雲的一段別有用心的話語,也正是因為趙雲在世時沒有人膽敢謀叛,所以劉備托付趙雲的話並沒有成為現實,否則,趙雲定會像埋伏在魏延身邊的馬岱一樣,卡嚓一刀結果了那廝性命。好在孔明謹遵劉備囑托致力於統一大業,劉禪與諸葛也能和睦相處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禮節,這種良好的局面也正是劉備所期望的。如果說劉備對孔明存有戒心,那麼趙雲就是劉備為孔明預留的殺手鑭。但是事實證明,劉備將國托付給孔明,將家托付給趙雲,都是正確的選擇。看來白帝城托孤,劉備作了多種準備,也隱藏著一段令人吃驚的歷史秘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