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不願意當曹魏的丞相呢?他的真實想法如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為何不願意當曹魏的丞相呢?他的真實想法如何?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少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在此背景下,蓄謀已久的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為了讓曹爽放棄抵抗,司馬懿稱自己只是想將他們免官。

但是,等到曹爽等人束手就擒後,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在誅殺曹爽等人後,司馬懿逐漸掌握了曹魏大權,為司馬氏取代曹氏奠定了基礎。那麼,問題來了,高平陵之變後,曹芳要封司馬懿為丞相,為何司馬懿一再拒絕,到死都不接受呢?

首先,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嘉平元年(249年)二月,魏少帝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司馬懿固辭丞相之職不受。十二月,詔命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司馬懿又固辭九錫。到了公元251年,魏少帝曹芳策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對此,司馬懿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由此,對於曹芳冊封的丞相等官職,司馬懿基本上一再拒絕了。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發動了高平陵之變,也即意味著司馬氏走上了篡權奪位之路,為何司馬懿還到死都不當曹魏丞相呢?對此,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司馬懿確實有篡權奪位的野心,甚至發起了高平陵之變,但是,野心是一回事,名聲是另一回事。對於司馬懿來說,既想要獲得一個好名聲,也想要奪取曹魏的大權,也即「我全都要」。

那麼,問題來了,獲得一個好名聲和不當丞相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因為在曹魏歷史上,只有兩位丞相,也即曹操和曹丕。當然,更嚴格的來說,曹操、曹丕的丞相,是東漢王朝下的丞相。在任職丞相後,曹操、曹丕篡奪了東漢王朝的大權,並建立了取代漢朝的曹魏。同時,更長遠的來說,在曹魏之前的東漢王朝,丞相因為權力過大,實際上被暫時廢除了。

基於此,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任職相國後,自然彰顯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因而遭到了天下諸侯的討伐。由此,從司馬懿的角度來看,自己一旦接受一職,無疑直接表明了自己的野心,這會遭到天下文人的痛罵,進而不能獲得一個相對正面的名聲。

另一方面,司馬懿之所以對丞相、相國一再拒絕,無疑體現出自己對於曹操父子的尊重。在東漢末年,如果不是曹操的徵召,司馬懿根本無法迅速進入到曹魏的謀士參謀群體中。在曹操之後,正是魏文帝曹丕的賞識,司馬懿得以平步青雲,乃至於成為四大托孤大臣之一。

因此,作為受到曹操、曹丕父子多年恩惠的司馬懿,不可能對曹魏沒有一絲感情的。而就曹操、曹丕來說,生前都擔任丞相這一官職。在曹丕之後,曹魏事實上廢除了丞相一職,改由尚書令、錄尚書事、中書令等官職來分擔丞相的職權。基於此,從尊重曹操、曹丕父子的角度來看,司馬懿有理由拒絕丞相一職。比如在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就廢除了丞相一職,這裡面也包含了對諸葛亮的尊重和悼念。

最後,固辭丞相一職,也即不當這個丞相,並不會影響到司馬懿執掌曹魏大權。在高平陵之變後,大將軍曹爽被誅殺,司馬師被加封為衛將軍,司馬昭為安東將軍、持節,鎮守許昌,司馬孚升任司空。由此,對於司馬懿所在的司馬氏,已經成功掌握了曹魏的兵權。因此,丞相的虛名不僅沒有實際的好處,還可能帶來罵名,自然讓司馬懿到死都沒有接受了。

不過,雖然丞相一職沒有接受,但是,魏少帝曹芳的其他封賞,司馬懿卻沒有拒絕,比如「朝會不拜」的權利,再比如封司馬懿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後食邑五萬戶,封侯者十九人。對於這些比較實際的封賞,司馬懿就沒有向對待丞相一樣一再拒絕。從這一點上來看,司馬懿還是比較務實的,更在乎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公元251年9月,曹魏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